据当事人回忆★★★,这场专题询问不仅有记者在场,也有电视和网络的同步直播,不光体现了人大监督,同时还接受着来自舆论和公众的监督。
2013年★,针对广东农村垃圾治理问题★,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发起了一次深入调研★★★。毛桂平与陈耀光均参与了调研。
★★“村边、河边,到处堆满垃圾,很多简易的垃圾填埋场臭气熏天★★。”毛桂平回忆,当时的广东农村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垃圾围村★★”现象日益严峻★★★。省人大常委会听取这次调研结果后★,提出了在联组会议上进行专题询问★。
“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效果一次比一次好。”从建设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到建立垃圾管理的机制法规,陈耀光说,这3场专题询问改善了广东农村垃圾乱象。
“涉民企案件★★,如何防止构罪即捕★、一捕了之★★★?★”★★★“★★‘查扣冻’措施★,如何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如何甄别纠正涉民企产权的冤错案件★★?★”……
“专题询问就是要敢于碰硬★★!”在陈耀光看来,专题询问的作用不应止于解决表面问题★,还要从制度根源上化解矛盾。
★★★“这个问题太触目惊心了,原计划只有6到8人提问,但现场有很多人参与了临时发言★★。”陈耀光回忆,在这次专题询问中★★★,代表们发言积极,直指问题★★★。
在回答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委原副主任委员方健壮关于“如何严格规范和正确适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措施”的问题时,时任省法院院长龚稼立表示★★,全省法院将健全监督管理、通报问责等制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立行立改★★★,对责任人从严问责★。
近日,曾担任第十、十一★★★、十二届广东省人大代表★,3次均参与了针对农村垃圾专题询问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毛桂平和时任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耀光接受记者专访,“还原★”了3场专题询问的前因后果。
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陈耀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南都记者朱唯信 摄
开展专题询问,最精彩的在会场,而最关键的则在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即推动★★“司法保障民营经济★★★”相关问题的整改和落实。
据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7月前,共有20个县(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尚未开工,超过50%的乡镇尚未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30%自然村未建成生活垃圾收集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总体进度并不理想★★★。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部反映2012年前后广东农村垃圾治理乱象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两句话。这也是当时广东农村垃圾处理的真实情况。
2011年11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组织了广东首场专题询问联组会议。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6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轮番提问,11位省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逐一作答★★★。
如何通过人大监督,让百姓吃得放心★?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借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其他地区开展专题询问的监督工作经验★★,将广东首次专题询问的主题定为★★★“食品安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省人大常委会连续组织了3场关于农村垃圾管理的专题询问,直面问题★,追问政府相关部门,强力推进问题解决★★★。这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专题询问这种人大监督方式。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1979年12月17日至26日★★★,广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通过关于设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决议。自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正式设立。在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同频共振之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8间出租屋里★★“起步”★★,一路★“成长★★★”★。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从无到有,多项工作领全国风气之先,无不透露着广东敢闯敢试的精神特质。在省人大常委会设立45周年之际,南方都市报推出“民主历程 广东见证”特别策划★,展现经济第一大省背后的“人大担当”★★,探寻广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之路。
“专题询问选取食品安全作为主题★★★,符合中央精神,符合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时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介绍这场专题询问联组会议。
当时的媒体报道称,相比首场专题询问★★★,这一场“成熟”了许多,你来我往的问答不时让人★★“眼前一亮”★。
据毛桂平回忆,2013年的专题询问现场,省住建厅答复他的提问时承诺,将与没有及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县镇村签订责任状★★★,限期完成农村垃圾处理点的建设。★★★“我记得很清楚,这件事落实得非常有效。”毛桂平说,近几年回访当初的调研点时,许多地方的人居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
事实上,在针对农村垃圾问题发起询问之前,省人大常委会已经“试水”了专题询问这种监督形式。
会上★★★,时任省住建厅厅长房庆方坦言,广东一些保障房工程项目在工期把控、监管机制和监管力量上仍有不足。同时他也承诺,将以整治保障性住房的渗、漏★★★、裂为重点★,治理工程质量通病,确保“民心工程”不变成“伤心工程”。
在横跨5年的3场专题询问推动下,广东2015年和2016年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选址工作的决定》★★,为垃圾处理提供了法律保障的同时★★,也建立起一套关于垃圾处理选址的补偿管理机制。
2011年初,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发现,广东一些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个人经营不规范,地沟油、墨汁粉条★、劣质腊肉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在2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会上★,12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围绕这些问题轮番发问★,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一一回应,提问问得准、问得实★★★,回答具体深入、干货满满。
“我们的农村比人家富裕,为什么我们的农村环境却比人家恶劣很多?”陈耀光说,当时的广东被外界打上了★★“有新房没新村”的标签★★。
公开信息显示,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省人大常委会共组织了5场专题询问,其中3场的主题都是★“农村垃圾管理★”。
自2011年11月锁定“食品安全”议题,首次组织专题询问后,从住房保障到垃圾治理,从民营经济发展到“百千万工程”落地……省人大常委会几乎每年都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开展专题询问★★★,无不彰显人大监督工作中的创新与活力。
广东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如何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健康发展,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法治环境?
2019年7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关于加强对民营企业司法保障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情况的报告,并对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开展专题询问,这也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历史上首次对司法机关开展专题询问。
“专门的时间、专门的主题和专门的对象★★,是专题询问与其他人大监督形式的主要区别。”毛桂平表示,针对社会热点和民生事项开展的专题询问,召集的部门多、解决问题的力度大,是一种效果显著的监督方式。
★★“甚至有些地方房子刚建起,因为质量问题还没住人就要拆除。”有常委会委员在会上指出★,广东部分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存在渗、漏、裂等质量问题。
在首场专题询问8个多月后,2012年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第二场专题询问,并增加了“追问”环节。
★★★“专题询问是一种具有刚性的监督。”省人大科教文卫委主任委员刘小毅表示,开展专题询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